面对人口密集、情况复杂的街道社区股壹佰,如何确保辖区安全稳定?
\n今年以来,重庆市荣昌区昌州街道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,以网格化管理服务为基础,积极探索“警格+网格”联动融合,将警务力量与网格化管理紧密结合,推动基层治理系统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全链条走深走实,全面提升最小单元治理能力。
\n昌州街道社区民警、网格员在警网融合智能一体化平台会商讨论相关工作。
“警网融合”激活基层治理引擎
\n宝城寺社区位于荣昌城区核心位置,辖区共有30余个大型居民小区,常住人口6万余人且商业综合体密集、人流车流量巨大。怎样守护一方平安?这一直是社区书记谭滔牵挂的问题。
\n谭滔说,“警网融合”以来,宝城寺社区通过坚持党建统领、聚焦数据共融、警网融合等措施,把警网共治临时党支部、基层警务室、共治工作站“搬”到居民家门口,打破了社区警务和社区网格之间的壁垒,形成了“党建引领、末端智理”的坚强堡垒。
\n以永荣小区为例,此前由于种种原因,导致业主与业主之间、业主与物业之间、物业与业委会之间矛盾不断、纠纷频发。为保障小区平安稳定,一方面,社区民警围绕管理实有人口、掌握社情民意、组织安全防范、维护社区秩序、服务辖区群众等方面内容,对小区进行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。同时,由业委会、物业、专职网格员、法律明白人等13人共同组建调解队伍,综合调解小区邻里、物业、家庭等矛盾纠纷。
\n社区民警、网格员成功调解居民矛盾纠纷。
网格员和社区民警各司其职、默契配合、相辅相成、共同奔赴股壹佰,通过“警网融合”机制为解决矛盾纠纷提供有力支撑,构筑起群防群治、安居乐业、和谐稳定的基层末端治理格局。
\n社会治理,预防在先,防患于未然。
\n如今,在宝城寺社区,“警网”力量已经全方位覆盖到辖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社区民警联合网格员,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宣传。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,实现宣传防范无死角。
\n构建闭环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
\n“有人要跳楼!”6月17日8时许,昌州街道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接到网格员反映,荣昌某中学初一学生吕某某站在自家楼顶欲跳楼轻生。指挥中心立即启动警网共治突发事件处置预案,启动“警网融合”联调联处机制。短短5分钟内,社区民警、网格员、社会工作者相继抵达现场,通过协同疏导稳控危机局面,最终将吕某某劝离危险区域并成功解救,避免了一起悲剧事件的发生。
\n事后,街道联合派出所、社区、学校等溯源矛盾根源,摸清吕某某产生跳楼轻生的意念与养母女关系淡漠、生父母拒接抚养等因素有关;了解前因后,昌州派出所依托警务协作平台联动异地警方,破解跨区域调解难题,与吕某某亲生父母、养父母建立“矛盾化解-回访帮扶”链条,通过持续跟进户籍迁移、心理辅导等方式,确保隐患不显现,矛盾不反弹。
\n居民为宝城寺社区民警、网格员送锦旗致谢。
“在‘警网融合’实施过程中,我们充分构建‘感知预警、决策处置、监督评价、复盘改进’闭环机制,精准洞察隐患,闭环处置问题,对每一个事件及时进行梳理总结,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预案措施,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更精准、更翔实的处置决策参考,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。”昌州街道党工委政法委员吕建锋介绍说。
\n全域共化解矛盾纠纷760余起
\n民之所忧,我必念之;民之所盼,我必行之。
\n昌州街道党工委书记皮荣刚表示,服务群众是“警网融合”的集中出发点,带动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是“警网融合”的最终落脚点。为了给居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,昌州街道按照“五融合”标准,建设6个标准化警务室,实现了临时身份证明等12项高频业务的“一窗通办”。
\n同时,社区民警与网格员还主动上门,为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办理户籍业务、证件补办等事项,在办理过程中,耐心解答群众疑问,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,切实打通为民服务“最后一米”,主动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,满意率长期保持在98%以上。
\n社区民警、网格员向辖区商户宣传反诈知识。
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通过“警网融合”、警民联调等方式,昌州街道全域共化解矛盾纠纷760余起,化解率达96%以上,群众满意率达98%以上,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。
\n皮荣刚表示,下一步,昌州街道将持续推动警务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,利用基层治理一体化智能平台,研发和建立更多动态场景,构建“民情感知网、宣传预防网、联动处置网、邻里互助网”,引入和运用更多精准处置机制,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水平,广泛激发居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,以网格的“小平安”构筑基层的“大平安”,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。
\n上游新闻 王淳 通讯员 王轩股壹佰
\n华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