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,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法治理想,5月30日下午诚利和 诚利和 ,中国法院网与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组织开展“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书写数字青春华章”普法直播活动。网络IP普法人物“民法君”与法官共同携手走进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校,用观剧学法、主题讲座和快问快答等形式给学生们普及法律知识,为师生们带来一堂生动而富有趣味的普法课。
观剧学法
“我叫民法君,你们知道我名字的由来吗?”“民法君”一番趣味介绍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。面对未成年人在家庭及社会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问题,“民法君”精选了三集系列普法短剧,与同学们互动交流,对剧中有关自甘风险、人身损害等法律问题现场释法说理,让同学们在观剧中学法、懂法、用法。
主题讲座
随着数字浪潮地不断更迭,青少年触网年龄越来越小,但网络世界的暗流涌动远超想象——花样百出的网络诈骗、防不胜防的网络暴力、鱼目混杂的网络信息,如何让青少年在享受数字红利的同时避开“隐形陷阱”?
观剧后,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副庭长原俊婧围绕网络诈骗、网络性侵、网络暴力犯罪等方面作主题讲座,用一个个鲜活的真实案例,给同学们揭开网络世界的“法”与“罚”,普及相关法律知识。
原俊婧法官以电影《孤注一掷》中涉及的高薪招聘诈骗、网上博彩诈骗、刷单诈骗等多种诈骗方式为引,为同学们讲述了有关网络诈骗的真实案例。她提示面对繁杂的网络信息要做到“三不一多”,即未知链接不点击,陌生来电不轻信,个人信息不透露,转账汇款多核实。
除了个人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,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受害者,对于未成年人来说,还有一类犯罪也需要引起重视,那就是实践中越来越高发的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性侵害。因此,未成年人在网上聊天、玩网络游戏时,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,不做网络犯罪的受害人。
在互联网时代,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利,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理性、专业。原俊婧法官以符文迪因高考誓师演讲遭网暴后抑郁休学的案例,揭示了语言暴力如何摧毁青少年的自我认同。正如原法官所说:“在有舆情事件出现的时候,作为不明真相的我们,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。”
快问快答
“民法君”与原俊婧法官为同学们准备了10道法律问题,一场有关法律常识的快问快答在教室里上演……一次次举手、一声声抢答,现场气氛热烈,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。
校长总结诚利和
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校校长王爱武在普法活动尾声时表示,今天的普法宣传,就像一堂特殊的“人生课”,教会学生们如何用法律的思维看待问题,如何在规则中追求自由,如何在权利与义务之间找到平衡。青少年是法治中国的“未来之光”,希望全体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,遵守法律法规,恪守社会公德,严守校规校纪,养成自觉守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,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、自觉遵守者、坚定捍卫者。
幕后“彩蛋”
有“料”的直播活动虽然结束
但“民法君”一直都在
愿那束光
一直温暖大家
联合制作
中国法院网
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
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
直播团队:裴夏静、王存辉、韦安娜
文案:王存辉
摄影/视频制作:韦安娜
编辑:陶羽黛
华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